15元物业费的小区生存现状

 合作伙伴     |      来源:杏彩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1 22:41:49

  前阵看到一个全国小规模调查,关于对于自家物业的满意度,结果出来是70%国人对物业并不满意。这倒也没啥意外的,物业是一个都会存在但又一直被忽略的痛点。简单聊聊关于物业的几个知识点。通过个人平时工作和生活和物业板块打交道得出的一些认知。

  1、物业费标准的问题,其实大部分小区的物业高低主要是受到楼盘年代、物业品牌的影响,新楼盘物业费普遍高,老小区普遍低一点,因为当年物业合同受到物价水平低。当然在楼盘内部,一些高层、洋房、别墅、商业物业费标准不同就不多讲了。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,物业费的高低标准,跟时间年代、物业品牌、业态不同(即业主有钱程度,好比同样是洗车,洗比亚迪收30一个,洗奥迪那得收50)有直接关系,跟服务水平好像没啥直接关联。

  这是大部分物业的物业合同中规定的内容,如果要玩进阶,你只有请个私人管家了。

  一种普遍情况,如果收1.5物业费的小区,跟收3块物业费的小区,在这三个板块上都做得一样,难免就容易让人心生不满。但实际经验中,收3块物业费的,并没有做得比1.5块的双倍好的感觉。倒是让很多1.5块的物业觉得,3块的都这个德性,我其实可以更偷偷懒,拉开跟他的差距。

  3、除了基础的保洁、保安、维护这几点外,想提醒一个特别重点的点,业委会的作用。业委会的成立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物业起到约束作用,毕竟很多物业管理都是老油子了,业主找到反馈问题,一般都是脸上笑嘻嘻,完事继续耍手机。无奈由于国情特色,业委会成立一方面存在很多阻力,另外一方面有些个别的还陷入腐败弊端。联想到前一阵看的关于新加坡国史和李光耀的文章,颇有些大国小鲜的同感。总而言之,有肯定比没有好。如果你的小区有人牵头成立业委会,正常的情况来讲,请积极努力配合支持他。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。

  4、每次聊到物业,都有种无力感。物业的现状弊端,根源是来源于监督机制的缺失,另外一方面也来源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。大部分物业都是前期物业(即买新房时候签的哪家物业就是哪家),满意不满意都是一直用,没有业委会也就没有监督和更换。成立业委会需要街道社区的相关审批,但是有些(注意有些是一种委婉说法)街道社区会隐性的阻挠业委会的成立,极个别有一些利益输送的因素;大部分也有一些省事的考虑,因为一接到成立业委会申请,都知道是想搞整一下物业,但如果成立业委会清退了现有物业,但后续又找不到新物业来接手,社区就有必要进行管理,人家觉得挺麻烦,毕竟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生活人人向往。

  前阵看到一个渝北小区,大概也有十五年左右房龄,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所居住的房子的房龄。小区没有业委会,去看之前本想着可能就跟一般十几年小区一样,物业做个简单清洁,门禁看心情放人或者是放任,公区设施不到万不得已也懒得维修,典型的1.5块物业。

  但结果出乎意料,1.5块的物业(含2-3毛的公摊水电),做到这个水平,我不能说是做得最好,但是在1.5快水平内,几乎可以说做到靠前了。也不是什么品牌物业,也就是在重庆管理着2、3个小区的物业。果然是万事不复杂,只怕有心人。

  保安:进门的时候不带口罩,不说明来意,保安楞是没让我进门。虽然因为物业费便宜,请不起年轻小伙保安,但这个保安大叔身材也算健硕,我估计我是弄不赢他,所以回车拿了口罩,说明来意,做了登记放我进去了。小区是有门禁识别的,带没带人脸忘了,这个是能够最终靠公共收益情况增设的。听说他们是换过。

  保洁:很干净,而且死角和一些不容易做的地方如水池啥的也做得比较干净,还有业主带小朋友在水池抓蝌蚪玩。(水池是明显有定期清理的,不像我们那个小区,估计从来没清理过,绿油油的水加若干蚊子幼虫)

  维护:首先是绿化维护,这些看细节,路边的花草是明显有修剪痕迹,而且最路边上容易被踩踏枯死的草被也还依然鲜活而且修剪打理过。至于大的修剪维护补植,更不在话下。(照片忘了拍)

  其次是诸如座椅、垃圾桶、健身设施等公区设施的维护,我看了下,大多数都是更换过的,正常的这类设施在十几年的使用之后,基本都是有一些损坏的。

  还有一点就是公共收益的合理使用,该小区的公共收益大多数都用在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维护,还有就是根据小区场地允许条件,增设一些公共设施,如儿童设备、乒乓球台等。

  公共收益是很多小区的麻烦点,因为用了会有人质疑透明合理与否,不用吧小区设施无人维护小区会显得日益破败。按照一般物业的解决方法,就是不作为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这倒也是符合国情。。

  但是这个小区在无业委会督促的前提下,依然可以把物业的各个板块做得十分到位。个人觉得是十分难得的。

  物业其实是一门挺难的工作,因为哪怕你是一心做一件好事,但总有一些“歪恶”的要无端指责。关键因为你的工作性质要求,还不太好跟这些人说个啥。

  (后来发现,该小区疫情期间还上过央视受到表扬,但与物业管理访谈期间,工作人员表示仍经常会受到业主质疑甚至一些无端指责感到委屈。人都是相互的,相互理解很重要)

  该小区的管理人员普遍较年轻,约30多岁;专业度和敬业度、服务意识明显高于个人以往遇到的其他一些物业管理人员。这也许也是很多物业标准规则很好,但是因为“人”的缘故使得结果大打折扣、敷衍了事。

  希望国家管理部门早日出善物业相关规则制度,解决物业这个当下社会普遍的痛点。